“第一书记”,帮扶“空壳村”
2013-08-10 09:48:59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农村的难题,就是我们工作的主题。无棣大约有1/3的村集体积累少,甚至‘空壳’,因此我们把今年定为农村集体增收突破年。”县委书记李恩波谈起“空壳村”话题时说。
王干村地处偏远,全村87户347口人,有200多亩不长庄稼的盐碱地和水塘,村集体无经营项目,每年只有2万多元的土地承包费收入,基本是个“空壳村”。“换个视角找出路,荒地就能换财富”,王干村党支部书记李俊新深有体会。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后,决定采取“个人领办,集体参股”的形式,成立投资1000万元的孚斯通建材有限公司,村委会以盐碱地入股,占股份35%。今年1月—7月,村集体分红55万元。今年3月,王干村又启动苗木种植、南美白虾养殖项目,村集体以“沟渠路桥涵闸”等资产入股。明年这3个项目将为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无棣全县11个乡镇街道568个行政村中,无集体收入的“空壳村”有115个,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212个。全县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年活动,县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帮扶“空壳村”,重点解决集体缺资金的“闹心事”。县委要求,不要“照葫芦画瓢”,应该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有的通过依法拍卖、租赁、入股等方式,开发荒地、水库、荒滩等集体资源;有的通过把集体资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与经济能人合作上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埕口镇张家山子村有耕地面积430亩,大多为低洼盐碱地。“第一书记”孙兆胜与村“两委”班子寻找比较优势,决定利用紧邻鲁北集团等大型企业,职工多,蔬菜需求量大的情况,搞食用菌栽培。他们筹集30万元作启动资金,与省农科所菌类栽培技术专家取得联系,为村里提供培训。现在,一期建设大棚10个,每个棚的面积300平方米,造价1.8万元可产菇8.4万斤至12.6万斤,可获效益17万元至25万元,村集体按每棚收取租金1万元计算,每年集体增收10万元。今年6月,村两委牵头成立了蘑菇养殖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