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在大山地震台投入运行
2013-09-16 10:24:33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9月10日,由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台站建设负责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詹艳,山东省分项目负责人、省地震局研究员张继红带领的专家组一行10人,到大山地震台检查极低频电磁观测台建设情况,并进行仪
9月10日,由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台站建设负责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詹艳,山东省分项目负责人、省地震局研究员张继红带领的专家组一行10人,到大山地震台检查极低频电磁观测台建设情况,并进行仪器安装与调试。通过实地检查,专家组对大山台极低频探地项目建设及仪器安装前期准备情况给予充分肯定。随后在台站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了仪器安装与调试, 11日11时30分,安装与调试工作全部完成,通过试运行,仪器运行正常,数据产出正确,标志着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在大山地震台正式投入使用。
极低频探地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地震局及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共建。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的台站全国共有30个,其中首都圈15个,大山极低频观测台为地震预测分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首个投入观测的台站。大山地震台是“黄蓝”两区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汇区域内的唯一地震专业综合台站,占据山东省、环渤海及首都圈三个地震监测台网交汇处,监测地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目前,大山地震台观测项目已涵盖了测震、电磁、流体、形变及信息五大学科,观测方式为模拟数字并行,地震观测技术达到了立体空间监测,是山东省开展地震观测学科最全、观测设备最先进、观测能力最强的地震台站之一。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在大山地震台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无棣县地震监测预报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王玉泉)
极低频探地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地震局及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共建。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的台站全国共有30个,其中首都圈15个,大山极低频观测台为地震预测分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首个投入观测的台站。大山地震台是“黄蓝”两区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汇区域内的唯一地震专业综合台站,占据山东省、环渤海及首都圈三个地震监测台网交汇处,监测地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目前,大山地震台观测项目已涵盖了测震、电磁、流体、形变及信息五大学科,观测方式为模拟数字并行,地震观测技术达到了立体空间监测,是山东省开展地震观测学科最全、观测设备最先进、观测能力最强的地震台站之一。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在大山地震台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无棣县地震监测预报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王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