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以画骆驼而蜚声海内外的中国著名书画家李山先生旅居美国30周年,85岁高龄的他常对中外媒体记者说:“人老了,走不动了,但我艺术生命的根还是在中国呀!”
李山,原名李宝山,祖籍无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傅抱石,与郭沫若、刘海粟、林散之等大师相交甚宜。李山擅长中国画,其“天山驼图”系列作品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魅力称雄于世,二十世纪60年代即为海内外著名的边疆画家之一。李山的国画作品以意境深沉闻名中外,书法则以整体行气称著于世,其部分书画作品被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美国萧尔顿美术馆等十余家海内外艺术殿堂,其传略入选《中国艺术家辞典》、《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等近十部辞书,出版有《李山新疆画集》、《书法艺术整体旋律论》等十余部书画集、论著。1981年,李山应邀赴美国讲学至今,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 远涉他乡 艰辛求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岁的李山随其父由青岛返回故乡无棣县冯家庄,苦读《论语》、《孟子》等古文、诗词,披阅了家中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942年,不愿做亡国奴的李山离开被日军侵占的无棣县,独自前往专收沦陷区流亡学生的安徽阜阳成城中学(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学习,后因其画了一幅批评校方有贪污嫌疑的漫画被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不久,李山离皖去了抗战的大后方四川绵阳,就读于主要吸收山东流亡学生的国立第六中学二分校。1945年春,李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六中高中部。
正当全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时,国民党当局悍然撕毁国共两党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内战爆发。义愤填膺的李山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人光着屁股,放了一个屁,屁里写着“四项诺言”四个字,以此讽刺蒋介石以领袖人格保证实现的“四项诺言”。
1947年年底,高中毕业的李山不满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远走香港,并在文学泰斗郭沫若先生的关怀下投身革命。
“内战” 结识郭老 投笔从戎
1948年年初,在香港已身无分文的李山费劲周折终于找到郭沫若,希望能在香港谋个职业。郭沫若说:“现在我也没有工作,香港也不是你们这些青年人蹲的地方。我看,你还是到解放区去吧!我可以介绍你到广东东江纵队去。”李山马上回道:“我听不懂广东话,还是回山东解放区吧!”郭沫若表示赞同,并赠送给李山一笔路费。李山即用此款乘火车由九龙经广州、南京抵达济南,奔赴山东解放区参加革命。
李山刚抵济南,正值人民解放军攻打濉县,他被国民党兵认作“共军”密探关进监狱25天,终因证据不足被驱逐出境。不久,李山辗转到惠民城外的渤海公安局招待所。经过审查,李山进入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渤海建设大学学习。不久,又转到华东大学文学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华东大学文工团美术组当美工。同年11月,文工团随军南下进驻苏州。一路上,李山拎着石灰桶在墙壁上刷革命标语、画宣传画,把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一路传播。
李山曾经感慨地说,郭沫若先生当年所赠的路费相当于从九龙乘火车到济南所需的一倍。郭先生抛妻别雏归国抗战,胜利后坚持民主进步,又受到国民党专制独裁政府的迫害。在身处逆境中,对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仍然这样关心照顾。这件事使我60年来每一念及,便深为感激,并且也成为我后来力求上进,以报效、回馈社会的动力。
“解放” 屡遭诬陷 新疆作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山在工作中争先恐后,思想上要求进步,1951年两次主动打报告申请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李山被打击报复,受到开除团籍、记大过的处分。翌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1955年,李山被诬为“胡风分子”,关押审查。不久,在“肃反运动”中又因参加革命前去过香港,被视为有特务嫌疑关押了半年之久,后经郭沫若亲自写信证实,才得以回到浙江美术学院继续学习,并于1958年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工作。
李山在新疆画报社工作的四五年时间里,工作之余,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作画上。天山飞雪、戈壁驼铃,冰河骄阳、荒原皓月,喀什老人、维族少女……边疆的山水风物都融入了他的画卷,并逐渐形成了“粗犷中有俊秀,变形中见本真”的画风。1961年,他应邀去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他画的《天山月初升》、《七月阿尔泰》被悬挂在新疆厅里。翌年夏,疾病缠身的李山在郭沫若的“助力”下,被破例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工作。
“文化大革命”前,李山创作的《我跟爸爸进天山》、《葡萄架旁》、《在快乐的日子》、《放牧途中》、《阿凡提故事》等画作就得到国内文艺界大师和前辈的赞赏。曾为《李山新疆画集》作序的美术评论家沈鹏在《现代人物画选》中,着重介绍了《我跟爸爸进天山》这幅画;画家徐希盛赞:“这在中国画人物画中,又开始出现了一派新的风格”;郭沫若在寄赠所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时,特在该书扉页上写道:“你的画,我觉得大有新鲜之味。”;当代“草圣”林散之为李山画作多次题跋:“羡君作画有真力,不肯依样画葫芦”“画到神情缥缈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文革” 历次运动 备受摧残
1964年,因有“特务”嫌疑的李山被送到江宁县李家生产大队劳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李山同江苏省文联和国画院的许多人响应大串联号召,去北京争取毛主席接见。在北京,他看望郭沫若时,请求郭老写一幅字。郭沫若随手写了一条“毛主席语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从北京回到南京后,李山成为“好派”组织的一名普通成员,因在原《雨花》杂志编委刘舒的建议下画了一幅“镇压革命群众”的漫画,被挂上“反许乱军小爬虫”的牌子,被迫多次参加批斗会,挨打挨骂挨侮辱。不久,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李山与江苏省文联主席李进、省美协主席亚明、省国画院院长钱松嵒等名人被囚“牛棚”。1968年10月,“斗批改”开始,李山被编入“10.4”兵团(江苏省五七干校),下放到金坛县农村劳动,后被关押至镇江蚕种场,曾经一度被释放。好景不长,“一打三反”运动开始,李山被诬为傅小石“叛国投敌”同伙,重新被关押起来。半年后,方被释放出来。喘息未定,一顶更吓人的“五一六分子”帽子又戴到他头上,只能长期在被关押挨斗中苦度岁月。在这次最荒唐、最残忍的运动中,李山的妻子不但无缘无故地受到牵连,就连刚刚出世两天的尚未谋面的爱子也被活活冻死在冰冷的家中。
1974年初,纯属捕风捉影的清查“五一六”运动被迫停止,被囚多年的“特嫌”分子李山放下包袱,重返画坛。不过,李山还是被另眼相看,不得回南京,只能去镇江市园林处当美工。
“平反” 旅居异国 交流讲学
1975年,强加在李山头上的“反许乱军”、“五一六分子”等罪名被摘掉了,其“特嫌”的问题也得到澄清,李山这才得以调回南京与家人团聚,并进入南京市园林处美术组工作。不久,他背起画夹到大西南写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79年,他又重振雄风,再去新疆,踏天山、走大漠、宿草原、访牧民,画成《喀什老人》、《踏遍天山又一重》、《路》等名作,并先后被推选为南京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南京美协副主席。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画中诗——介绍李山的画》使他声名远播,成为画坛名人。
1981年,李山应邀去美国讲学、办画展,后定居纽约长岛。在美期间,李山凭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先后应邀到尼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圣陶玛斯大学、休斯顿妇女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演讲中国书画艺术,并成为威斯廉大学客座教授。林肯市市长赠以“城门钥匙”,表示随时欢迎他的到来。尼布拉斯州州长赠以名誉“海军司令”证书,作为他对中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纪念。同时,李山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个人画展20余次,美国萧尔顿美术馆、纽约圣约翰大学、新加坡南洋美专等十数家海外艺术殿堂收藏了他的画作。
李山先生在总结自己一生从事美术创作的教训时,多次申述:“只有深入人生世情打草稿,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只能创作出表面形式美的手艺品。”他认定:“变形是艺术深化的重要手段。变形来源于幻觉,幻觉是作者感情极致的表现。记住自己感情极致时在感觉中变形变色了的形象,并落实到作品中,便可由感情的极致进入艺术的深沉。这时,个人风格也将由此而生。”
“暮年” 心系祖国 情满桑梓
1992年后,李山数次回国、回乡,或祭祖扫墓或授业乡童或访亲问友或题写墨宝或学术交流或举办书画展或新疆写生。2002年,李山在家乡参观黄河时,挥“笔”在沙滩上写下“爱我中华,故土中华”8个大字。临行前,他将一捧黄土和数根芦根带回美国,置于案头。他动情地说:“这把土和根将陪同我去异国,这也是我永久的思念,是我的生命之源!”
李山先生旅居海外30载,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中西方艺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无棣县为此于1999年专门建立了李山美术馆,该馆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匾名,展厅面积120平方米,展有李山先生书画作品70余幅、写生稿400余件,以及《李山新疆画集》、《李山画选》、《李山花鸟画集》、《李山山水画集》、《李山画集》、《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李山作品》、《李山行草书法集》等艺术专著10余册,同时收藏了专家学者、中外报刊对李山的评介、评论文章及李山先生生活照片、来往信函等资料共计90卷盒。作为无棣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李山美术馆自向社会开放至今已十余年,接待参观者十万余人次。
“秦淮风,玄武月,往事回首不忍看,泪中和血。划长天,凌海波,万里归来访故人,寒风飞雪。对饮击节,仍悲歌难歇。何以堪,明日沧海又远去,重洋隔山岳。 盼他日,风暖花绽再聚首,天未老,地不缺,人长健,不离别。便一举大杯,放我歌喉,邀万里山河,同醉明月。”——《还乡行》(李山创作于2002年)
这首气势豪迈、胸襟博大的词,是李山先生情感迸发的例证,更是海外赤子思乡心潮的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