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组织赴井冈山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培训
2016-07-07 17:16:00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6月21日至25日、6月27日至7月1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海堂、县委副书记、县长臧伟分别率领第一期、第二期培训班,先后奔赴井冈山,在江西省吉安井冈山培训学院举办2期领导干部“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班。
6月21日至25日、6月27日至7月1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海堂、县委副书记、县长臧伟分别率领第一期、第二期培训班,先后奔赴井冈山,在江西省吉安井冈山培训学院举办2期领导干部“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寻访革命足迹,瞻仰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重温革命历史,重温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道理的艰辛历程,实地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教学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打牢思想根基
丁海堂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到井冈山来,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真正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学到手。切实把学习实践井冈山精神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坚定信念、增强党性紧密结合起来,与引领发展、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与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为更好地推进无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内生动力。”
培训中,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黄涌讲授《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他将多年来潜心研究井冈山精神的理论成果融入实践教学,用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的道理,将历史史实和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员们带到了当年血与火的岁月,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彭小文讲授了《毛泽东领导方法与艺术》;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肖小明讲授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全体学员更进一步明确锤炼坚强党性、点燃发展引擎的信心和决心。
全体学员来到了红军剧场,观看了大型实景表演《印象•井冈山》,序幕《血》一开始就将全体学员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该剧分为《旗》、《灯》、《情》、《火》和《路》五幕,以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再现了红军坚定理想信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工农红军武装,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整台演出气势恢宏,感情真挚,撼人心魄。这是一场催人泪下的视听盛宴,是一次红色艺术的享受和精神洗礼,是一场和平年代与浴血岁月的时空对话。
践行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由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学员们望着这座神圣庄严的殿堂,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走进井冈山雕塑园,学员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在青松翠柏间,瞻仰毛泽东、朱德、陈毅、贺子珍、伍若兰、王佐、袁文才等革命先辈的雕像,每座雕像都英姿勃发,器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全体学员向长眠在这里的130名红军献上深深的哀思。望着小井红军烈士墓,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明白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和革命意志”。在永新县三湾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就住在这个小村中,开展了举世瞩目的“三湾改编”,首次确立把支部建在连上,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为我军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距井冈山市中心36公里的谢氏慎公祠后面,是毛泽东当年住过的一栋两层楼房,楼上有个天窗,以八封之理修建成八角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八角楼,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宁冈调查》与《永新调查》等光辉篇章,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置身此地,学员们仔细端详八角楼内毛主席用过的古朴桌子和凳子,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深刻领悟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革命思想。
思考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使命任务
全体学员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在短短的五天学习时间里,全体学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红军精神——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是许多学员渴望已久的体验,这条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漫长曲折,起伏不平。大家边走边底边议论,真是难以想象,当年40多岁的朱德军长带领红军,是怎样将30多万斤粮食和弹药挑上山的,这条小道使大家感悟到了“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全体学员一致表示,这是一次净化灵魂之旅,也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激情之旅。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全体学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按照党员的标准,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让党和人民放心。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信仰的力量必将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中扎根。让我们一起扬起信仰的风帆,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凝心聚力,扬帆远航!
教学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打牢思想根基
丁海堂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到井冈山来,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真正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学到手。切实把学习实践井冈山精神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坚定信念、增强党性紧密结合起来,与引领发展、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与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为更好地推进无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内生动力。”
培训中,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黄涌讲授《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他将多年来潜心研究井冈山精神的理论成果融入实践教学,用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的道理,将历史史实和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员们带到了当年血与火的岁月,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中共吉安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彭小文讲授了《毛泽东领导方法与艺术》;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肖小明讲授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全体学员更进一步明确锤炼坚强党性、点燃发展引擎的信心和决心。
全体学员来到了红军剧场,观看了大型实景表演《印象•井冈山》,序幕《血》一开始就将全体学员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该剧分为《旗》、《灯》、《情》、《火》和《路》五幕,以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再现了红军坚定理想信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工农红军武装,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整台演出气势恢宏,感情真挚,撼人心魄。这是一场催人泪下的视听盛宴,是一次红色艺术的享受和精神洗礼,是一场和平年代与浴血岁月的时空对话。
践行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由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学员们望着这座神圣庄严的殿堂,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走进井冈山雕塑园,学员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在青松翠柏间,瞻仰毛泽东、朱德、陈毅、贺子珍、伍若兰、王佐、袁文才等革命先辈的雕像,每座雕像都英姿勃发,器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全体学员向长眠在这里的130名红军献上深深的哀思。望着小井红军烈士墓,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明白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和革命意志”。在永新县三湾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就住在这个小村中,开展了举世瞩目的“三湾改编”,首次确立把支部建在连上,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为我军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距井冈山市中心36公里的谢氏慎公祠后面,是毛泽东当年住过的一栋两层楼房,楼上有个天窗,以八封之理修建成八角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八角楼,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宁冈调查》与《永新调查》等光辉篇章,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置身此地,学员们仔细端详八角楼内毛主席用过的古朴桌子和凳子,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深刻领悟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革命思想。
思考篇: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使命任务
全体学员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在短短的五天学习时间里,全体学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红军精神——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是许多学员渴望已久的体验,这条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漫长曲折,起伏不平。大家边走边底边议论,真是难以想象,当年40多岁的朱德军长带领红军,是怎样将30多万斤粮食和弹药挑上山的,这条小道使大家感悟到了“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全体学员一致表示,这是一次净化灵魂之旅,也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激情之旅。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全体学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按照党员的标准,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让党和人民放心。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信仰的力量必将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中扎根。让我们一起扬起信仰的风帆,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凝心聚力,扬帆远航!